阻礙我國
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或許不是市場需求的稀缺,而是另一些意想不到的方面,比如企業購買了工業機器人,卻招不到合格的操作維護人員。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運營庫存超過了94萬臺,2021年將突破100萬臺大關。

與此同時,我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依然在迅速增加,2020年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達16.8萬臺,增長了20%,占比全球出貨量達44%,這是有記錄以來單個國家的最高數值,也帶動了當年全球新機器人的銷量小幅增長了0.5%。
數量已超百萬臺且還在快速增長的工業機器人,需要的操作維護等人員也在急劇增加,然而因為產業起步晚等種種原因,我國機器人行業對此并未準備好,相關人才需求出現較大缺口,并且還有著逐漸擴大的趨勢,若不能扭轉此情況,或許很快就會出現工業機器人產品易得,操作維護人員難尋的窘境。
機器人產業基礎員工缺失現狀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缺人狀況愈演愈烈,工業機器人行業也是如此,《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人才供求比例只有1:10,其中工業機器人相關領域人才缺口達到300萬左右,預計2025年將達到450萬。
今年人社部最新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在“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制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有43個職業屬于生產制造有關人員,同時智能制造領域缺工程度加大,其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職業排位上升,缺工程度加大。
此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釘釘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龐大,預計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均達到125萬。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缺人都是最為致命的,只有人才供給和行業發展相匹配,才是最健康的發展狀態,然而未來幾年我們根本無從滿足這250萬左右的人才需求。
之所以如此,還在于我們對相關人才的培養較晚,直到2015年,我國才有一所高效獲批了“機器人工程”專業;而在職業教育方面,準備同樣不充分,培養合格的工業機器人操作維護人員需要相關的硬件和軟件設施,而我們的職高和技校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最后的由企業來培養相關員工,也只有少數國企有這個實力,可謂杯水車薪。
因為稀缺,現在的工業機器人操作運維員可謂職場“香餑餑”,有調查顯示,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薪資普遍高于當地平均薪資,甚至有45%的人員薪資能達到當地平均工資的2倍。有相關從業人員表示,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畢業生相對較少,人才需求缺口比較大,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月薪過萬很輕松。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在認識到工業機器人逐漸擴大的
人才缺口后,國家也及時推出了很多措施來應對,一方面出臺文件規范職業標準,另一方面在高校中開設相關專業,內外同時促進相關人才的培養。
2019年4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3個新職業,這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其中就有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
同時對于兩個職位也做出了相應的定義,讓人有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及相關機械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工業
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裝配、編程、調試、工藝參數更改、工裝夾具更換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
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使用工具、量具、檢測儀器及設備,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數據采集、狀態監測、故障分析與診斷、維修及預防性維護與保養作業的人員。
近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再次向社會公示相關新職業信息,其中就有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其中之意就是要逐步解決,隨著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而出現的人才缺乏難題。

另一方面,自2015年起國家開始大力推動機器人專業的開設,據今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顯示,2015年僅有1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2016年就增加到了25所高校,2017年60所、2018年101所,在2015-2021年,7年時間,全國已有323所高校成功申報“機器人工程”專業。
公開資料顯示,“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為掌握工業機器人技術工作必備的知識、技術,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主要從事
機器人工作站設計、裝調與改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應用及運行管理等相關崗位工作,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
人才。
此專業未來畢業后,可以在機器人的設計研究單位、生產制造企業以及集成應用公司,從事機器人工作站設計、裝調與改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應用及運行管理等技術或管理崗位工作。
有如此數量高校開設機器人工程專業,無疑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才焦慮。同時去年十月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
事實上,由機器人企業進行職業培訓,是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如ABB、發那科、庫卡、安川等機器人龍頭制造商每年都會在全球幾十個國家,為許多人進行機器人課程培訓,教授的范圍從為初次使用者提供基本的編程到復雜的機器人系統調試,包括了方方面面,保證可以學到足夠的技能。
德國發那科學院院長亞歷山大·邦加特表示,“由國際機器人制造商設立的培訓計劃,可以為未來的工業工作場所提供關鍵技能,工人在學院取得的機器人證書在全球范圍內都有效,有資格獲得絕佳的新職業機會,這不僅限于汽車行業等機器人和自動化的經典使用企業,也適用于各種分支機構的中小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