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機器人板塊在股市表現火熱,連續掀起漲停潮,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而與此同時,受大環境影響,還有另一股更為嚴峻的潮流在行業中蔓延開來,那就是機器人的漲價潮,這股
漲價潮將深刻影響下半年乃至未來幾年的機器人行業態勢,需要實時關注。

又一家工業機器人龍頭官宣漲價
近日,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埃夫特宣布,自7月1日起,對公司所有機器人產品價格上調3%-10%。
埃夫特表示,近兩年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芯片及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物流費用持續升高,導致機器人整體成本上升,為保障穩定供貨,公司決定實施上述價格調整。

而就在本月,另一家工業機器人企業配天機器人也宣布,自2022年7月1日起,上調部分機器人產品的價格,平均上調幅度3-8%。
其實近來機器人產品漲價已并不鮮見,甚至發展成為了行業共性問題,今年以來,已經有匯川技術、阿童木機器人、爾必地、
ABB、禾川、納博特、來福諧波等廠商公開宣布漲價,而私下調整價格的無疑有更多。
縱覽全局就會發現,這些機器人企業漲價的理由可謂如出一轍,都是半導體短缺,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物流費用上漲等,這些因素確實客觀存在,拿芯片舉例,不僅價格漲幅超過100%,還供不應求,很多貨期被拉長至52周以上,最長更是達到80周以上,導致生產工業機器人所需的安全模塊、RDC模塊、示教器等芯片供應不足。
事實上,原材料價格上漲最先影響的是工業機器人上游零部件領域,相關企業也因此早早的發布了漲價通知,國內的匯川技術、禾川科技等,還有國外的ABB、安川電機、施耐德、愛德克、西門子、歐姆龍、艾默生、三菱等一眾工業自動化巨頭企業。
如今國產
工業機器人企業接連漲價,正是由上游零部件傳來的壓力導致的,對于機器人本體廠商而言,本身利潤空間就非常有限,如果不采取漲價措施,利潤很可能就被不斷上漲的成本抹平了。
有機構分析稱,包括匯川技術、埃斯頓在內的國內廠商雖已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接受度,但也承受著巨大的盈利壓力,在上游零部件和ABB等外資品牌相繼提價的情況下,只能采取漲價行動。
為了應對上游零部件不斷上漲的局面,除了跟著產品漲價外,很多企業也在考慮調整供應鏈,加大國產替代程度,出于本土等優勢,國產零件一般更有性價比,并且近來國產企業技術不斷突破,產品質量已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加大國產替代成為不錯的選擇,從這一點來看,漲價潮對國產企業來說也不失為一個機會。
芯片荒緩解,機器人或迎量價齊升局面
今年以來市場大環境并不平靜,疫情重新肆虐、俄烏戰爭持續、原材料價格及物流費用依舊居高不下,常規角度來看,外部環境受到如此沖擊大概率會影響到市場的正常發展。
但目前來看,2022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的訂單需求,較去年同期仍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雖然在上述因素以及高基數的影響下,增速有所放緩。
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國內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102496套,同比增長10.2%;出貨量方面,一季度達到了6.6萬臺,同比提升20.5%,需求增速大于產能的增速,可見行業需求在進一步擴大。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方面,內資企業出貨量達2.1萬臺,同比增長29%;外資企業出貨量4.4萬臺,同比增長17%,內資企業出貨增速更快,意味著下游用戶對國產工業機器人品牌越發認可,國產化率在持續提升。
事實上,近期受疫情所限,工業機器人下游系統集成商的銷售外出跑動開拓市場的機會明顯減少,之所以還能逆勢上漲,得益于新客戶的主動涌入,以及“芯片荒”有所緩解讓汽車、專用設備等行業的需求開始回復。
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很大一部分來自汽車產業,但近年來的芯片荒讓
汽車行業損失慘重,如老牌巨頭大眾、福特都因此連續關停工廠,甚至被認為受缺芯影響最小的豐田,也出現過停產及生產規模的縮減。
如今“缺芯”情況開始緩解,最近包括寶馬、奔馳等一眾汽車品牌都宣布擁有了足夠多的芯片,同時從市場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預計汽車制造所用的芯片產能就可以趨于平衡,這對工業機器人行業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此外,國內新能源行業發展迅速,讓光伏、鋰電池等產業景氣度持續高漲,智造工廠項目不斷落地,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大增。拿鋰電池舉例,今年已有多個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項目注冊,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贛鋒鋰業、蜂巢能源、天津力神等都有所布局,其中不乏超百億級的大項目。
下半年,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及缺芯有所緩解的情況下,預計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會持續上升,同比漲幅將達到30%左右,不過原材料價格由于供應鏈承壓等多因素,短時間內依舊會保持高位,壓力傳導之下,工業機器人本體產品漲價潮趨勢也難以緩解,由此工業機器人行業將迎來量價齊升的局面。
當然,這并非壞事,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利潤率較低,通過適當的漲價,可以讓企業擁有足夠資金保證產品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進而推動市場回歸到品質競爭的良性階段,不至于在同質化及價格戰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附:工業機器人廠商官宣漲價公告
配天機器人

爾必地機器人

ABB

阿童木機器人

匯川技術

禾川股份

來福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