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南方小城的一座智能工廠里,200多臺機械臂分布在流水線兩旁,有條不紊地執行沖壓、焊裝等任務。在它們手里,鋼鋁混合車身變成了大型玩具。
借助芯控
智能的解決方案,200臺機械手臂可以擁有一顆“大腦”。
這里是國內某一線智能汽車品牌的生產基地。能讓這些
機械臂像軍人一樣各司其職,發揮最大效用,靠的是杭州芯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業機器人虛擬仿真軟件。
如果你在深夜拜訪位于杭州大創小鎮的網創科技,會看到略帶詭異的一幕:數十臺電腦一字排開,屏幕全亮著,沒有一個員工在操作;但看后臺,似乎有人在下發指令,讓電腦自己模擬人工操作,整齊劃一地點擊鼠標、敲擊鍵盤。
背后那個看不見的“人”,是一款名為“影刀”的軟件機器人,來自于杭州分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個是服務高端制造業的機器人軟件,一個是服務高端服務業的軟件機器人,它們是全國成千上萬個黑燈辦公室和黑燈工廠的幕后功臣,也是除實體機器人外,浙江打造機器人產業強省的另一股科技生力軍。
像搭樂高一樣搭建智能工廠
為了搭建全球頂尖的智能工廠,不惜投入重資采購最頂尖的機器人和軟件,結果把它們放到一起,發現完全不匹配。這是客戶向芯控智能總經理陳立反饋最多的問題:“有點像是NBA,最好的球員組合在一起,不一定能發揮最佳效果,得看有沒有好的教練組讓他們產生化學反應。”
芯控智能的核心業務就是讓各種
工業機器人能夠服從指揮,統一行動。它們設計了一套針對智能工廠自動生成產線的編程軟件FSM,輔助自動化設備集成商完成產線規劃、設計與優化,使機器人產線可以像樂高玩具一樣自由拼接組合,大幅提高了產線的設計實施效率。
“拿樂高做比較,是因為它們看上去是積木,卻可以還原真實場景。我們的FSM也一樣,用現在時髦的說法,是智能工廠的數字孿生。”說話間,陳立在電腦上把數臺機器人組合到一起,一條圓柱動力鋰電池Pack產線就搭建完成,一塊鋰電池動態的生產流程和流水線的產能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實現了算法層、顯示層和控制層之間的真實仿真,你看到什么樣,實際搭建好的也就什么樣。”陳立表示,國內智能工廠搭建過程中會遇到大量非標準化的需求,方案與方案之間千差萬別,遠不是簡單買幾臺機器和軟件就能完成,“芯控智能做的是把硬件控制、模塊適配、智能設計結合,給出比全球軟件巨頭們更適合中國企業的智能工廠搭建方案。”
以他們設計、研發的“自動化葉輪裝配站”解決方案為例,它實現了4臺機器人不間斷、無碰撞的協同作業,投入使用后直接讓客戶的硬件成本從130萬元降低到了45萬元,生產效率從900個/小時增加到4800個/小時。
這套軟件也為生產線規劃方案工程師提供了便利。他們只要輸入預期產量、車間面積等參數,就能讓軟件自動進行機器人選型,并且規劃產線,生成更直觀的三維動畫圖。“以往二維平面圖的時候,工程師后續要長期駐扎在工廠里,才能保證施工人員不出差錯,現在我們的方案工程師,一個項目只要去三四次就行。”陳立說。
按照三維動圖搭建智能工廠,能大幅提升效率。
目前,芯控智能的FSM已經被推廣應用到汽車、電子、3C、生物醫療等多個高端制造業的頭部企業,打破了工業機器人虛擬仿真軟件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我們的目標是,未來服務1000個集成商,以及10000個黑燈工廠。”
讓每天凌晨4點起床的財務睡好覺
“說到機器人,大家首先想到更多的是實體機器人,它們釋放的是藍領工人的生產力,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釋放的是白領的生產力。”影刀RPA的生態負責人解現文說。
RPA不是這兩年才出來的概念,也早就運用于多個行業。比如,日常逛淘寶遇到的客服自動回復,背后就有RPA的身影。這些年,國內外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大幅提升,使得RPA成了企業服務領域最熱門的賽道之一。
“人工敲擊鼠標和鍵盤,也就是生成代碼給電腦下命令的過程,這些操作是可以被RPA模擬的。”解現文介紹,“我們做的就是幫這些企業找出重復度比較高,又不需要員工做主觀判斷的工作,再將這些人工操作自動化。”
員工不是午休去了,而是把重復的工作交給了軟件機器人。
她以一個餐飲品牌為例,這個品牌在全國有上萬家門店,在運營的多個層面都實現了信息化。但公司總部的財務每天必須凌晨4點起床,下載報表,做銷售數據的匯總,等8點多上班的時候將它交給領導。在使用RPA后,只要開著電腦后臺運行,上班時就能拿到報表,這位財務再也不用那么早起床。
在電商和金融領域,這種情況尤其多。“比如三只松鼠,每天要下載10多家銀行的流水,以前都是財務人員一個個處理,現在只需要運行下軟件。另外,像商品上新、用戶評論歸檔等,也都能讓軟件機器人來處理。”解現文說。
目前,影刀RPA和國內上萬家企業達成合作。上海的寶尊電商在客服、數據和財務等多個部門搭建了280多個RPA自動化應用,平均每天運行超過2000個小時,相當于每天有1000臺機器人為它們工作。
浙江成立機器人新型技術應用聯盟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機器人產業正在與新技術、新模式加速融合。為鼓勵“智”造轉型升級,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制造業相結合,擁抱軟件驅動硬件新時代,日前,由浙江省科技交流和人才服務中心、杭州錢塘科學城管理辦公室、杭州大創小鎮管理辦公室主辦、芯控智能承辦的2022智創浙江科技論壇在杭州舉行。
作為會議的重頭戲,機器人新型技術應用聯盟正式成立。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之江實驗室智能機器人中心PI宋偉表示,隨著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定義軟件,軟件驅動硬件,機器人行業也面臨新的突破,需要科技行業和制造業有更多深入的跨界合作。
“以之江實驗室正在研究的人形機器人為例,作為最難研發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除了硬件本身,還需要在算力和‘大腦’層面形成突破,目前我們已經啟動第二期研發,陸續投入了近1億資金,團隊也擴充到了130多人,博士占比接近5成。”
芯控智能總經理陳立表示,中國作為智能制造的最大市場,還有非常大的應用前景值得拓展,“工業機器人的方向沒有任何錯誤,如何把工業機器人在整個產線的占比提升上去,才是問題的核心。目前來看,突破點反倒不是硬件,而是配套的智能工具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