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餐桌上的美食,怎能少得了郫縣豆瓣。川菜飄香的最前端,郫縣豆瓣企業全力保供。
作為西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規模化豆瓣醬生產企業——四川省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唯一一家納入保供名單的豆瓣企業。9月1日以來,該公司立即進入“防疫泡泡”模式,保留了2條生產線,72名員工和保障人員進入閉環生產。工人與機器人密切配合,郫縣豆瓣日均產量10000箱。在嚴格做好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情況下,每天至少有裝滿4輛貨車的郫縣豆瓣送達成都市各個商超。
早上7點50分,晨光爬上天空,照亮廠區,空氣里彌漫著豆瓣醬的香味。
“體溫正常!”留廠閉環生產的工作人員依次完成體溫測量,陸續上崗,開始一天的忙碌。
工廠內,道路靜悄悄;車間里,仍是一片忙。清理瓶子、清洗瓶身、罐裝豆瓣、氣密性檢查、瓶身貼標、瓶子裝箱、噴碼封箱……工人和機器人密切配合,一絲不茍地完成每一道生產工序。
自動化生產車間內,全自動貼標機轉動著,轟鳴聲中,商標挨個貼上每一個豆瓣瓶。駐守在此的“90后”工人何志鵬,手不停地摸著傳送帶上的豆瓣瓶蓋,檢查瓶口是否完全封閉。“我已是第三道檢查關口。雖然有機器封裝,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仍會有層層關卡予以檢查,不能讓漏氣的產品出廠。”何志鵬眼睛盯著豆瓣瓶,絲毫不敢馬虎。與此同時,他還要兼顧一旁的貼標機運轉情況,及時地補膠和補標。“商標盤上的標用完了需要及時補上去,而機器自動貼標,也需要人工補膠水。”他認真地說道。
自動化生產線
貼標后的豆瓣瓶順著生產線繼續往前走,前方等待它們的將是兩支智能機械臂。第一支機械臂一次“抓”起48瓶豆瓣醬穩穩放進箱子里,而第二支機械臂則快速封裝并移動至一旁整齊疊放。
郫縣豆瓣行業最大的智能陽光曬場
上午10時,太陽已經升高。透過屋頂玻璃,照進郫縣豆瓣行業最大的智能陽光曬場。兩位工人操控著機器,來回攪拌條池里的豆瓣醬,幫助其充分發酵。
郫縣豆瓣行業最大的智能陽光曬場內,工人正在操控機器攪拌豆瓣醬
自動化生產,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偌大的車間及曬場內,僅看到10幾位工人在此忙碌。自動化車間經理代強介紹駐廠員工的分配,“每個生產車間留了一部分員工。其中,包裝車間的人會多一些,而前端的發酵、晾制車間員工相對較少。”
這條自動化生產線于2019年投用,最大的設計產能可實現每小時產量12000瓶。代強繼續說道,“閉環生產期間,工廠只保留了自動化產線、半自動化產線2條生產線。今天,工廠在40多位工人駐廠的基礎上,根據現實需求,又增加了50人閉環生產,每天產能10000箱左右。主要是小包裝如紅油類的豆瓣醬等居家調料產品的生產,每天至少有裝滿了4輛貨車的貨品,順利送達成都市各個商超,以滿足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倉庫內,走完全部生產流程的一箱箱豆瓣醬,整齊堆放著。運輸工人用叉車將它們搬進貨車內,駛往下一個目的地——千家萬戶。
防疫情、拼經濟兩手抓實現全年目標信心足
總經理冉易介紹,自9月1日以來,按省、市、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要求,郫縣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企業“防疫泡泡”的內控要求和制度文件,并成立了領導小組、協調小組、保供小組、后勤保障小組等多個工作組,確保疫情防控及閉環生產的有序進行。
閉環生產,核酸每日一檢
企業生產不停歇,防疫工作抓得實。上午11點,由園區統一安排的核酸檢測在廠內準時開始,員工暫時離開崗位,掃碼、錄入信息、排隊采樣。除了核酸每日一檢,該公司在內部管理中,還實行廠區每兩小時一消殺,人員每4小時做一次體溫檢測,嚴格落實各項防疫要求。
“為方便閉環員工食宿,公司專門整理出宿舍樓,并與郫都區一家國企進行合作,點對點提供餐飲供應。”冉易說,公司設有一輛可外出的通行車輛,幫助員工采購一些物資。此外,公司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心理輔導小組,為閉環內的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針對外部人員及車輛,該公司嚴格按要求對所有入廠的運輸車輛進行防疫消殺,并在2小時內完成物料的裝卸。下游供貨商送貨人員進廠須持有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政府部門及園區管委會對我們的疫情防控及生產工作給予了很大幫助,相當給力!”冉易感謝地說道,按照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公司在9月1日提出車輛及應急人員的通行證申請,短短幾個小時,證件全部辦理完畢。園區不僅提供了上門核酸檢測的服務,還建立了疫情首席官的微信群,各項溝通保障工作暢通無阻。
不懼疫情影響,冉易信心滿滿地說道,“郫縣豆瓣銷售旺季一般從10月開始,我們還有3個多月時間,全力以赴拼經濟,全年目標一定能完成!”